TID Award 工作空間類 原域設計工作空間
   

  



 
 

  



 


 


 




當要重新規劃此場所時

拆除了舊有的面貌

卻在不經意發現了此地的歷史與親人曾留下的種種痕跡

 

在三十多年前

此場所原是做為鄰房車行學徒的臨時住所與物料堆置處

夾層上可住上三、四個人

地面空間則當做倉庫使用

機能單純、型式簡單

 

雖然三十多年的歷史

還來不及追趕上工業風格盛行的年代

但是此場所的記憶卻讓我與工業時期連結在一起

 

我在設計上使用了大量的生鐵

自由的讓它鏽蝕、斑駁

那是一種讓人很安心很實在的意像

未經塗裝的緬甸柚木桌板和山毛櫸椅子

滿足了平實的觸覺

試圖讓潛在意識和過往歷史能夠緊密的接軌

 

很明顯的

這樣的畫面在騎樓空間造成差異性

高度255封閉式的大門

能保留些許內部工作上的隱私 

書架牆錯落的擺上各式尺寸不一的書籍

讓騎樓往來的人群目光和室外光線能投向內部

 

面寬1.97

使用面積不到4的騎樓空間

卻要裝載一家設計工作室全盤的機能

善用三度空間在此場所是一項很重要的課題

抬高的平台、淺且長可放置書籍或畫框的薄型鐵架

洗手間上方的小型倉庫

窗戶開孔形狀的通透杯架

金屬沖孔板圍製的高牆 能在阻斷空間走向時又能保留通透感 

以結構的形態 讓高到近樓版的書架可以倚靠

 

將結構性材料與機能結合 會展現出其特有的結構性美感

筆直、輕盈且剛性 是平台

細長且重覆 是杯架的立柱

厚實、原始 是承載門的要件

 

順應長型的空間方向

讓煮咖啡、調製飲料的位置在工作區域中心

交談時 依靠在吧檯旁

同事之間或者客戶來訪很自然的切換成此輕鬆模式

因應空間型態而產生的行為模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stan01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